發布時間:2023-07-06 10:17:13
0次瀏覽7月1日,理事會一行研學珠海格力電器
為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關于“把發展經濟的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加快建設制造強國”的戰略部署,7月1日-3日,中國經貿導刊理事會(以下簡稱“理事會”)一行赴廣東研學考察。本次研學以“制造業當家”為主題,參訪華為、比亞迪、格力電器、湯臣倍健四家標桿企業,并與企業負責人座談交流,共話制造企業高質量發展的經驗與做法。
理事會理事長、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人民政府原副主席戴公興,國家發展改革委宏觀經濟雜志社社長韋大樂,國家發展改革委產業所工業經濟室副主任徐建偉,理事會常務副理事長、工信部原政策法規司司長李國斌,理事會常務副理事長、民建中央辦公廳原主任金丹華,理事會常務副理事長兼秘書長吳漢,第十四屆全國政協委員、廣東高科技產業商會會長王理宗,清華大學教授、中國企業家協會副會長徐井宏,國家發展改革委宏觀經濟雜志社編輯二部負責人張振,以及來自全國的40余位企業家代表共同出席本次研學。
華為:數字技術賦能制造業轉型
在華為,理事會一行分別參觀了東莞松山湖基地和深圳坂田基地,領略華為開放包容的人文環境和數字化轉型的成果和經驗。華為制造軍團CEO劉超在座談會上表示,制造行業數字化轉型已經進入深水區,用ICT技術使能傳統制造業,已經變成全社會的共識和趨勢。華為制造軍團的成立,就是希望能夠深入制造行業的業務場景,通過華為多產品的組合優勢,快速整合資源,聯合能力型伙伴,更高效地為制造行業客戶提供圍繞研、產、供、銷、服和企業運營的解決方案。通過縮短管理鏈條,讓研發團隊更直接地了解客戶需求,更高效地為制造企業提供解決方案。劉超表示,華為制造軍團助力制造業數字化轉型的優勢在于,華為自身“源于制造,更懂轉型”——在自身業務上積極引入數字化、智能化技術的同時,華為也在積極把這些經驗和能力傳遞和共享給行業客戶和伙伴,為整個行業的轉型升級添磚加瓦。劉超以汽車行業為例,指出中國Top30的車企,已經有超過90%選擇了華為作為數字化轉型的伙伴。經過多年的努力,華為的制造行業解決方案已服務于全球6000家制造企業。
7月3日,理事會一行研學華為坂田基地并與華為制造軍團CEO劉超座談交流
比亞迪:不斷延伸技術優勢
在比亞迪股份有限公司總部展廳,一塊巨型專利墻上鐫刻的“技術為王,創新為本”八個大字,彰顯了這家新能源汽車領軍企業的成功之道,參觀中,針刺實驗更是讓理事會一行對比亞迪刀片電池的安全性印象深刻。比亞迪品牌傳播高級經理肖旭琴介紹到,從首輛新能源汽車交付到第100萬輛新能源車下線,比亞迪用了20年;從100萬輛到200萬輛,僅用了1年;從200萬輛到300萬輛,更是僅用了半年。今年一季度,比亞迪新能源汽車累計銷量為55.21萬輛,旗下騰勢、方程豹、仰望三大品牌正在進入附加值更高的高端市場,“中國制造”越來越被全球客戶所認識。比亞迪軌道業務事業部副總經理李林向理事會一行詳細介紹了汽車、新能源和電子之外,比亞迪的第四大業務板塊——軌道交通“云巴”。這是比亞迪以解決社會問題為導向,以技術創新為驅動,歷時7年打造的具有100%自主知識產權的現代化智能低運量軌道交通系統,目前已在重慶、深圳、長沙等多地應用,其中重慶云巴示范線于2021年4月16日開通,已安全平穩運營兩年。云巴具備高智能化、建設成本低、建造周期短等優勢,可廣泛應用于大中城市主干線和超大型城市交通支線和加密線,為乘客提供更智能、舒適、便捷、安全的出行體驗。
7月2日,理事會一行研學比亞迪并座談交流
格力:自主創新是底色與底氣
在珠海格力電器,展廳入口格力用“三個沒有”的價值標準詮釋了其對秉承堅守與專注創新的執著追求:一個沒有創新的企業是沒有靈魂的企業;一個沒有核心技術的企業是沒有脊梁的企業;一個沒有精品的企業是沒有未來的企業。參觀中,風不吹人的空調、煲蓋可以隨意拆卸清洗的電飯煲、核心部件完全自制化的數控機床等產品讓理事會一行對格力有了全新的認知。隨后的座談中,格力電器董事長兼總裁董明珠從創新意識、人才培養、社會責任、企業文化等多方面剖析了格力的成長之道。在她看來,制造業企業要真正“當”起家,自主創新是關鍵。“格力電器由工業起家,沉淀了很多獨立自主的技術,在諸多領域實現了從0到有、從有到先的發展。現擁有研發人員及技術工人近5萬人,建有16 個研究院、152個研究所和1411個實驗室,這些都是我們能夠解決消費者的需求和痛點,讓世界愛上中國造的底氣。”同時她也強調,“一個好的企業家,既要有奉獻精神,懂得‘舍在先,得在后’,也要有戰斗精神,為了真理和夢想去戰斗”。
7月1日,理事會一行研學格力電器并與格力電器董事長兼總裁董明珠座談交流
湯臣倍健:透明工廠讓質量“看得見”
在湯臣倍健透明工廠,理事會一行參觀了蛋白粉、氨糖軟骨素鈣片等膳食營養補充劑從原料到成品的誕生過程。公司首席運營官蔡良平介紹道,湯臣倍健2010年開始啟動透明工廠的設計,引進10多個國家超過200臺全球知名設備,擁有連續化固體制劑智能生產線。2012年9月,一個行業內前所未有的“透明工廠”正式對外開放,這里的原料來源、生產工藝、檢驗過程、設備設施、倉儲環境、工廠文化等各個環節都實現了“全透明”,并在2018年8月正式被評為國家AAAA級旅游景區。透明工廠向社會公眾開放后,各界人士紛至沓來,除了行業專家、同行企業,諾獎學者、世界冠軍、明星、藝術家也接連前往參觀,迅速帶火了透明工廠的名氣。自開放以來, 累計接待超過120萬人次現場參觀。湯臣倍健用專業透明工廠,打造品質標桿,用實際行動證明,當整個行業的信任度被提升,市場將會迎來更大的發展空間。同時他分享了湯臣倍健的品牌信任之路,締造質量品牌的五大核心支柱:一是取自全球優質原料;二是取自全球先進設備;三是多維體系質量管理;四是科學營養持續創新;五是專業人才誠信文化。他堅信“沒有什么媒介可以超越現實的場景,沒有什么語言可以替代消費者的眼睛”。
7月1日,理事會一行走進湯臣倍健透明工廠,了解企業發展之道
專家學者為制造業未來建言獻策
本次研學活動,理事會還特意為企業家安排了一堂制造業領域的專家學者分享——《中國專精特新企業冠軍之路座談會·深圳站》。會上,國家發展改革委產業所工業經濟室副主任徐建偉認為,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重點路徑涵蓋六個方面:一是補短板,加強基礎關鍵領域自主可控;二是促暢通,深化內外產業鏈供應鏈協作;三是建集群,提高產業集約集聚治理水平;四是助升級,構建要素接續轉換新優勢;五是強支撐,激活數字智能發展新潛能;六是轉方式,探索綠色低碳發展新路徑。清華大學教授、中國企業家協會副會長徐井宏認為,MWA這一輪新科技浪潮正在襲來,其中M是元宇宙,W是 Web3.0,A是人工智能。過去 3 年,這三大技術已極大地改變了我們的生產方式,并勢必會在不遠的未來,給制造業乃至整個社會帶來更大的變革,作為企業家,要學會積極擁抱MWA,迎接新挑戰,把握新的機遇,方能不被時代所淘汰。
國家發展改革委產業所工業經濟室副主任徐建偉(上圖),清華大學教授、中國企業家協會副會長徐井宏(下圖)為制造業發展建言獻策
研學尾聲,理事會理事長、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人民政府原副主席戴公興總結道,本次廣東研學的幾家企業都是制造業的典范,在各自領域做到了出類拔萃。它們成功的背后離不開創新支撐、文化賦能和環境營造。希望理事會平臺的企業家們能夠學習華為的自強不息,比亞迪的創新意識,格力的家國情懷,湯臣倍健的誠信精神,并對照各自企業的經營實踐,在未來發展中闊步向前,馳而不息,為助推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不斷積蓄新動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