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5-03-31 17:11:42
0次瀏覽
3月29日,由國家發展改革委宏觀經濟雜志社理事會主辦,重慶纖麗蘭心健康管理有限公司承辦的“宏觀經濟大講堂”在貴州貴陽成功舉辦。本期大講堂的主題為“以新質生產力賦能制造業高質量發展”,中國金融40人論壇學術顧問、重慶市原市長黃奇帆做客大講堂,為近400名政研企界代表深入解讀了我國制造業目前取得的五方面成就以及新質生產力的三大培育賽道。
理事會常務副理事長張鐘璽在致辭中表示,為了讓政企研界更好地了解國家宏觀政策和發展戰略,正確地研判國內外發展環境和經濟形勢,理事會在2024年推出“宏觀經濟大講堂”這一品牌活動。目前,已成功在安徽合肥、新疆烏魯木齊、江蘇南京、陜西西安、北京等地舉辦了多場講座,作為一個理論和實務學習、交流的平臺,“宏觀經濟大講堂”受到了社會各界的一致歡迎和好評。此次來到貴陽舉辦大講堂,是沿著習近平總書記不久前考察貴州時指引的方向,助力地方在中國式現代化進程中展現貴州新風采。
理事會副理事長、重慶纖麗蘭心健康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長楊軍在致辭中表示,2025年全國“兩會”期間,大健康產業再次成為全民關注的熱點。國家衛生健康委主任雷海潮在會上提出,體重管理將被納入國民健康管理體系,要實施“體重管理年”3年行動,這無疑給大健康企業帶來了新的發展機遇。作為一家致力于大健康產業的民營企業,纖麗蘭心將順應國家宏觀政策導向,把握發展機遇,持續創新,不斷回饋社會。
黃奇帆在演講中指出,我國制造業目前已經取得了五大成就:一是制造規模連續15年位居世界第一,產品從中低端全面轉向中高端;二是產業鏈高度完備,我國是全球唯一擁有聯合國產業分類中所有工業門類的國家;三是產品結構發生了深刻變化,2010年以前,出口產品中70%以上來自勞動密集型產業,裝備類、電子類等技術密集型制造品不及30%,而去年中國制造的總出口量比2010年翻了一番,90%是資本密集型產品,勞動密集型僅占10%;四是生產方式發生了趨勢性、結構性的變化,已經由過去簡單的來料加工、貼牌生產為主,發展為垂直整合和水平分工相結合的產業鏈;五是中國制造正在走向更高水平、更深層次、更寬領域的開放,十年間引進的外資比上一個十年翻了一番,對外開放勢頭非常好。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強調,“健全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體制機制”“加快推進新型工業化,培育壯大先進制造業集群”,為推動制造業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根本遵循。展望未來,黃奇帆表示,只有大力發展新質生產力,才能為制造業高質量發展打造新優勢、提供強大動力。他給出了培育新質生產力的三條“賽道”:一是加快改造提升傳統產業,通過實施數字化改造、設備更新、智能制造等,激發“老產業”的“新動能”;二是培育壯大新興產業,聚焦新能源、新材料、新的生物醫藥、新的人工智能以及新的高端裝備這五大新興產業,形成集群效應;三是大力推進生產性服務業,包括產業鏈相關的研究開發、物流配送、金融服務、綠色低碳服務、工業物聯網服務等。
理事會常務副理事長金丹華、常務副理事長兼秘書長吳漢,貴州省發展改革委黨組成員、副主任蘭青,遵義市國家經濟技術開發區黨工委書記、管委會主任徐俊峰,黔西南州發展改革委主任王波等出席本次宏觀經濟大講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