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4-05-31 15:02:29
0次瀏覽
近年來,安徽為打造汽車產業高地,逐步形成了完整與高度聚集的產業鏈、供應鏈。為充分了解在汽車產業政策幫扶、重大項目引進等方面的先進經驗,為地方經濟發展建言獻策,5月28日-29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宏觀經濟雜志社理事會赴安徽合肥調研考察。國家發展改革委宏觀經濟雜志社社長兼總編輯韋大樂,國家發展改革委宏觀經濟研究院原副院長吳曉華、產業所副所長譚永生、產業所高技術研究室副主任楊威,國家發展改革委宏觀經濟雜志社理事會常務副理事長兼秘書長吳漢、副秘書長李琴等參加調研。
安徽省發展改革委二級巡視員汪毅向調研組介紹到,汽車產業是安徽省“首位產業”。2023年,全省汽車產量249.1萬輛,同比增長48.1%,占全國比重為8.3%。其中,新能源汽車產量86.8萬輛,同比增長60.5%,占全國比重為9.1%。汽車出口114.7萬輛,同比增長80.1%,占全國比重為23.4%。今年1—4月,全省汽車產量、新能源汽車產量、汽車出口量分別為92.9萬輛、33.1萬輛和43萬輛,占全國比重進一步提升至10.3%、11.1%和23.5%。安徽省發展汽車產業的重要舉措主要有:一是加強政策支持,成立以省委省政府主要負責同志任組長的高規格工作領導小組,組建省汽車辦并實體化運行,充分發揮統籌、協調、調度、督查和推進落實職能;二是堅持合理布局,堅持錯位發展,構建“合肥—蕪湖”雙核聯動、其他市多點支撐發展格局,集聚奇瑞集團、蔚來汽車、大眾安徽、合肥比亞迪、江汽集團、合肥長安、漢馬科技等7家整車企業,初步形成安慶、宣城、滁州、馬鞍山等多個汽車零部件特色產業集群,涵蓋動力電池、電機電控、智能網聯、輕量化材料、銷售維保、回收利用等汽車全產業鏈;三是強化創新引領,以全球視野、前瞻思維集聚高端創新資源,組建新能源汽車產業集群建設戰略咨詢委員會。構建“1+N”開放型汽車生態實驗室體系,創新體系建設類實驗室掛牌運行。
安徽省汽車辦綜合協調組副組長陳國慶介紹到,為落實省委省政府要求,按照2023年6月全省新能源汽車產業集群建設推進大會的部署,安徽省發展改革委牽頭組建了省新能源汽車產業集群建設領導小組辦公室(簡稱“省汽車辦”),并實體化運作。省汽車辦下設綜合協調組、整車推進組、零部件推進組、后市場推進組、人才和開放推進組等5個專項工作組,專門負責推動項目、政策等落地。
合肥市發展改革委四級調研員石經考介紹了合肥市聚焦打造具有國際影響力的新能源汽車之都和智能新能源汽車創新高地的主要成效及舉措:一是完善推進機制,高位推動全市戰略新型產業發展;二是構建產業體系,著力打造“3+N”新能源汽車產業布局,重點打造“下塘”“新橋”“新港”三大新能源汽車制造基地,在高新、經開、包河、肥西、肥東、廬江等重點區域培育形成各具特色和競爭優勢的配套產業園區;三是壯大產業規模,成為全國新能源汽車產業規模最大、知名品牌最多、產業鏈供應鏈最完整的城市之一;四是完善產業鏈條,“一企一策”精準服務整車企業,推進“整零協同”;五是創新生態建設,與大學大院大所等共建6家契合領域新型研發機構,推動汽車產業技術攻關。
調研組對合肥市堅持整車、零部件、后市場“三位一體”布局,在汽車產業扎實推進創新、智造、服務、人才、文化、資本、開發者七大生態建設的做法表示充分肯定。同時提出幾點發展建議:一是有序引導產業資本向新能源汽車生態聚集,避免盲目內卷和盲目擴張;二是加大汽車產業“走出去”支持力度;三是完善相關法律法規和標準體系,規范和推進智能網聯汽車商業化運營。
調研期間,調研組還考察了合肥培源汽車部件有限公司。企業負責人俞培君介紹到,公司總部位于寧波,是一家專業生產汽車減震器活塞桿產品的單項冠軍企業,選擇來合肥投資建廠,一方面因為這里營商環境優越、基礎設施完備、物流發達;另一方面,也是為了更好服務奇瑞等整車制造企業。未來五年,公司銷售額預計將保持25%-30%的增長率,到2028年,寧波培源汽車部件有限公司預計達到50億元的產值,合肥工廠的產能將達到10-12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