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1-12-30 17:43:53
0次瀏覽12月26-27日,以“推動高質量發展,促進共同富裕”為主題的2021《國家發展研究》理事會年會暨人大商學院校友經濟峰會在深圳成功召開,本次會議由《國家發展研究》雜志、《國家發展研究》理事會、中國人民大學商學院聯合主辦,諾言文化、創始人手拉手(北京)俱樂部管理服務有限公司協辦,古井集團、“江南孔裔”白茶、空客之星飲用水特約贊助。邀請到政府領導、專家學者、企業精英、媒體代表共200余人共襄盛舉。
此次活動緊扣主題,鑒往興未,鏈接政企,賦能發展。出席會議的領導、嘉賓有:《國家發展研究》理事會名譽理事長、第十二屆全國政協副主席、民建中央原常務副主席馬培華;《國家發展研究》理事會理事長、第十二屆全國政協委員、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人民政府原副主席戴公興;中國人民大學商學院院長葉康濤;《國家發展研究》理事會常務副理事長、工業和信息化部原政策法規司司長李國斌;《國家發展研究》理事會常務副理事長、民建中央辦公廳原主任金丹華;《國家發展研究》理事會秘書長吳漢;香港銅鑼灣集團董事局主席陳智;雄峰集團董事長何德雄等。
與會的專家學者有:復旦大學特聘教授、中國金融四十人論壇學術顧問、國際金融論壇學術委員會主任、國家創新與發展戰略研究會學術委員會常務副主任、重慶市原市長黃奇帆;北京大學王寬誠講席教授、國家發展研究院 BiMBA 商學院院長陳春花;中央政策研究室經濟局原副局長,北京工商大學數字經濟研究院院長白津夫;中華環保聯合會副主席、原環境保護部總工程師楊朝飛;全國科技振興城市經濟研究會理事長、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特聘管理實踐教授、科技部辦公廳原巡視員、調研室原主任胥和平;中國信通院政策與經濟研究所總工程師、中國信息經濟學會副理事長何霞;北京大學經濟學院教授周建波;中國人民大學商學院教學杰出教授、MBA 項目中心主任周禹、廣州市政協常委、廣東省新階聯副會長兼網絡新媒體分會會長曹志偉等。
會議在馬培華主席的致辭中拉開帷幕。他在致辭中提到:2021年以來,“高質量發展、共同富裕”已經成為全社會高度關注的熱詞。本次年會以“推動高質量發展,促進共同富裕”作為主題,緊扣國家發展大局,心系人民群眾根本利益,很有意義。企業是經濟社會的基本細胞,理應成為推進共同富裕夯實基礎。望廣大企業家在走心中盡心、在善為中有為,跟高質量發展的節奏同頻,也跟推進共同富裕的目標對齊,積極履行社會責任,爭做新長征路上的火炬手。
隨后,戴公興理事長上臺致辭,梳理并總結了《國家發展研究》理事會在過去一年的發展與成績。2021年里,理事會先后組織了4月份的黃山、6月份的新疆、7月份的福建三次研學行,在5月份召開了“首屆中國企業創新發展論壇”,在10月份舉行理事會河南漯河調研基地揭牌儀式,在11月份走進理事單位秦皇島滿韻集團調研……“所有這些努力,都是為了把《國家發展研究》理事會辦成一個有信念、接地氣、辦實事、有作為的服務平臺。”戴公興強調。
“當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新一代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正在重構全球的創新版圖,重塑全球的經濟結構。”中國人民大學商學院院長葉康濤在隨后的致辭中說到,“人大商學院與時俱進,在全國高校當中率先提出《數字化轉型與中國企業高質量發展》的新戰略,重塑學術研究、教學模式與案例開發,以期通過與中國的領先企業密切合作,總結出適合中國的轉型路徑和變革方法,更好賦能中國企業,進而為世界管理學的發展做出人大商學院應有的貢獻。”
香港銅鑼灣集團董事局主席陳智則在致辭中強調了創新的重要性,“銅鑼灣集團原來產業比較單一,目前也在國內外積極布局城市綜合體、專業市場、片區開發、文旅小鎮、大型居住區等項目投資。集團旗下以極具特色的shopping mall帶動一座城為引擎驅動,以項目運營為基礎,推動新型城鎮化,推動產業發展,助力智慧中國建設。”
理事會新成員授牌
隨著音樂響起,會議進入《國家發展研究》理事會新成員單位代表授牌儀式環節,馬培華為到場的《國家發展研究》理事會新副理事長單位及常務理事單位的部分代表進行授牌;戴公興、金丹華分別向《國家發展研究》理事會新理事單位的部分代表授牌。
企業家代表發言
見證了《國家發展研究》理事會新成員單位抱團取暖、共同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決心和行動后,年會進入了企業家代表發言環節。
《國家發展研究》理事會副理事長、凱豐智慧(山東省)市政工程有限公司董事長米雪睿首先發言并談到:當前我國社會經濟發展到新階段,科技創新既關乎企業的發展問題,更關乎企業的生存問題,從凱豐智慧以及無數民營企業發展實踐看,只有堅持科技創新,在所屬的領域走專精特新之路,把企業打造成為掌握獨門絕技的“單打冠軍”或“配套專家”,才是民營企業高質量發展的必由之路。
“做強做優實體經濟,是推動經濟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抓手,”雄峰集團董事長何德雄在隨后的發言中指出,“當前我國經濟正處于從量的擴張轉向質的提高的重要關口,推動高質量發展是實現這種根本性轉變的關鍵一招。實體經濟是國民經濟的“壓艙石”,是強國之本、興國之基。雄峰集團自創建33年以來,一直秉承“實業強國”的企業使命,目前模具鋼產業已經做到了行業的一,未來將向更高水平、更深層次、更寬領域昂首邁進!”
在主旨演講環節,中央政策研究室經濟局原副局長,北京工商大學數字經濟研究院院長白津夫做題為《宏觀經濟政策與民營經濟發展》的主旨演講。他表示:“2022年‘穩字當頭、穩中求進’成為經濟工作的總基調,民營經濟量大面廣,代表著我國經濟的基礎面,是實現‘穩字當頭,穩中求進’的著眼點和著力點,國家必須把重心放在民營經濟這塊,因為經營好民營經濟,居民就有就業,政府就有稅收,經營就有依托,社會就有保障。”他同時預測,2022年上半年貨幣政策仍有放松空間。
中國人民大學商學院教學杰出教授、MBA 項目中心主任周禹在其主旨演講《人力資本價值論:激發創造、包容共享》中提出:“堅定走高質量發展之路,是企業穿越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周期的不二大道。人力資本越來越成為企業持續發展和穩健增長的重要的動力源,人力資本的價值創造在持續崛起,已經開始不斷超越資本,成為重要的價值驅動要素。以共同富裕為導向,企業要打造責任與價值的共同體,推進公司制度和激勵機制創新升級。”
廣州市政協常委、廣東省新階聯副會長兼網絡新媒體分會會長曹志偉帶來了《優化網絡營商環境 促進新經濟健康發展》的主旨演講,他表示,當前網絡經濟方興未艾,已經占到了GDP總量的近40%,這就給網絡營商環境的改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大力優化網絡營商環境是新時代下社會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新要求。建議相關部門從強化網絡平臺行業監管、打破壟斷、重塑健康網絡生態、建立個人數據信息保護機制等方向進行網絡營商環境優化。”
導師大課
26日下午和27日一整天,會議進入導師大課環節。六位在具有很高學識修養,在理論學術界享有盛譽的專家學者給與會者帶來六場頭腦風暴。
陳春花教授以《協同共生與組織進化》為題首先開講,她把數字化的本質特征歸納為連接、共生和當下。“如果說工業時代是以企業為中心的價值活動,那么數字化時代則是以客戶為中心的數字化價值活動,我們需要一種新的意識、新的世界觀以及新的方式來重構組織與運行。在數字化時代,協同共生成為一種基本生存狀態。”對于即將到來的2022年,陳春花給出的關鍵詞是“經營”。“當流變成為當下顯著的特征時,我們不應該用預測,而是用認知的方式去理解2022年的經營環境。同時,在經營選擇時,要回歸以顧客為中心,學會韌性成長。”結尾,陳春花特別強調了永續學習的重要性,“用知識的光輝驅散無知,用學習的力量探索未知。”
胥和平教授帶來的導師大課題目為《科技創新與產業變革》,他分享到,目前信息、生物、新材料、新能源、先進制造等幾乎所有領域都實現了重大技術群體突破。智能終端,自動汽車,可穿戴設備,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區塊鏈,人工智能,3D打印,腦機接口,合成生物,基因編輯等顛覆性技術和產品大量涌現。同時,產業變革也在深入推進,綠色智能成為發展主流。“在這種新的局面下,應該強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實現原創成果重大突破,提高關鍵核心技術能力,掌握全球科技競爭先機,優化區域創新布局,提升企業技術創新能力。”
何霞教授在《我國數字經濟發展與展望》的導師大課中談到,當前數字經濟已經成為繼農業、工業、服務業之外的“第四產業”,過去一年我國數字經濟發展交出了一份精彩的答卷。“數字經濟規模(39.2萬億)與占GDP的比重(38.6%)呈現出雙39;數字經濟增速是GDP的3.2倍;數字經濟內部,數字產業化占19.1%,產業數字化占80.9%,呈現二八比例分布;工業、農業、服務業數字經濟滲透率約為1:2:4;廣東、江蘇、山東等13個省數字經濟的規模超過1萬億,上海、北京數字經濟占GDP比重超過50%,貴州、重慶、福建增速領先。”
楊朝飛教授針對當下火熱的碳達峰碳中和話題,帶來導師大課《雙碳時代:企業的機遇與挑戰》,他表示,“十四五”將是我國實現碳達峰目標的關鍵期、窗口期。企業作為碳減排的重要單元,要有更大的作為。他同時給出企業做好降碳工作的七條建議:雙碳目標對企業具有戰略意義,納入企業規劃;推動企業能源體系轉型:清潔能源、低碳能源、電氣化;新建、技改項目統籌減污降碳,做到達標排放;加大技術改造力度,加快采用高新技術,先進技術可以減污降碳,可以科學地配置資源;取綜合措施,降低環境風險;公開減污降碳數據,接受社會監督;關注國家和地方有關法規、政策、標準,并參與制定工作。
黃奇帆市長的導師大課《在高質量發展中促進共同富裕》吸引了眾多聽眾。他首先分享到,共同富裕是經濟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動力和手段。共同富裕在推進過程中要把握五個原則:一是要兼顧“做大蛋糕”與“分好蛋糕”兩件事;二是要制定不吊高胃口但有激勵意義的指標來讓全民共同奮斗,不能一蹴而就;三是不能一刀切,要在起點公平、過程公平中追求有差別的結果公平;四是要體現共同勞動,共同創造;五要以高質量發展為基礎帶動共同富裕。他隨后講述了如何通過高質量發展帶動共同富裕,“現階段中國仍然存在著區域差別、城鄉差別、貧富差別這三大差別。這三大差別的主要矛盾各有不同,要分類指導,具體推進。”黃奇帆談到了分配體系在共同富裕中的作用,“一次分配講效率,兼顧公平,二次分配講公平兼效率,三次分配講制約、講道德,這是三個分配的基本格局。這三次分配之間的關系是,一次分配是基礎,二次分配是關鍵,三次分配是補充。”
周建波教授在導師大課《<道德經>與現代企業管理》中深入淺出地介紹了《道德經》與提高決策能力的聯系以及領導修養的培養。“在認識世界方面,《道德經》具有獨到的價值,要求我們與時俱進,做到見微知著,一葉落而知秋天到。”他解讀說,“反者,道之動”“貴上極則反賤,賤下極則反貴”等書中的內容對企業經營決策和管理決策的啟發要“以末致財,用本守之;道家的哲學是尚柔、尚弱,這就啟發企業家謙虛、謙和,不居功自傲,同時要有危機感。
本次會議為期兩天,以“導師大課”的新穎形式圍繞經濟形勢、國家政策、企業戰略、商業模式等關鍵話題進行深入學習與探討,助力激發市場主體活力,精準施策,筑夢未來。《國家發展研究》理事會秘書長吳漢總結到,希望理事會平臺的各成員單位及人大商學院平臺的諸位企業家朋友,可以通過這兩天的“精神大餐”汲取營養,啟迪思想,并將學到的精髓應用到自己企業2022年的經營實踐當中,真正實現高質量發展!